无谓的牺牲中国知青在缅甸
红色格瓦拉——缅共知青凤凰台《我们一起走过》 无谓的牺牲——中国知青在缅甸 作者:老地 前一段,京城一出话剧《切·格瓦拉》的上演引起了颇多争议,我由此想起了我所知道的当年老三届“支援世界革命”的往事。 切·格瓦拉 红卫兵跑到越南去的事儿网上已经有所披露,有人怀疑其真实性,我证实确有此事,因为我一位表弟(当时在北京四中)就是游过红河到了越南,被越南军人抓往后遣送回来的红卫兵中的一员。 中国人自发跑到国外去打仗,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当数中国知青参加缅共之事。我虽然知之不多,还是将所知点滴写出来上网,抛砖引玉,引出那些曾经历过这一段的知青们来回忆一下,也让那些个写《切·格瓦拉》,赞颂切·格瓦拉的“左派”文人们看看,这“红色革命”是用无数天真青年的鲜血染成的。是功是过,让人民来评说。 一九六九年底,适逢云南省瑞丽县大量知青集中在水库工地之时,“要打仗了!”一条惊人的消息在工地传开了,知青与缅共的故事由此引发。 在此之前,边疆地区一直在搞林彪的“政治边防”,阶级斗争的弦一直绷得很紧。 知青下来后,被告之对面是所谓“缅反区”,是“苏修”准备向我们进犯之基地,还有一块地区是“蒋残匪区”,是当年国民党李弥残部占了近二十年的地段。因而要特别警惕。全体知青自然都成了民兵骨干,也无须来“抓壮丁”。曾经发过一支破“三八式”步枪给我,枪口已经磨损的可以将子弹倒装进去,比起武斗时我玩过的那些枪差到天边去了。有一次夜里对面两边打了一小仗,一颗炮弹落到中国境内,炸伤一个老人和一头牛,政府组织所有民兵沿着边境线游行示威了一天。距我所在寨子不远的江边一个寨子,有几个知青比较关心国家大事,订了几份报纸。有个老头天天来买他们的旧报纸,他们也没在意。不料有一天,县里来了一大批军人,把这个寨子的知青全数抓走了。后来才知道,他们里通外国,把报纸买给了敌特。这几个知青后来命运如何,无人知晓。 到过瑞丽的人如果留心一点看地图,会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一直沿江走的国境线,在瑞丽县中部忽然拐个弯,跨过江来,划走了有如片竹叶形的一块地给缅甸,大约有十多平方公里吧,据说这是周恩来当年的一个高招。我简要描述一九六九年之时的形势:缅甸政府当时是亲苏的,中国为了搞定缅甸,想办法策反了缅甸佤邦、禅邦地方民族武装的首领,在瑞丽边境那块缅方飞地成立了以中国人为主要领导的缅共东北军区(对内称农场),我见过其军区政委,是个四川人,家里人都还在四川,四十年代当了解放军,打李弥军时到了边疆,不知怎么就变成了缅共东北军区政委了。当时缅甸共产党中央根据地已经被缅政府军打得弹尽粮绝,形势极为不利,而其东北军区在中国的大力支持下,装备极为优良,解放军还没配备的仿造美制M16的新型“八号”步枪就已经给了缅共。为了支援缅共中央根据地,中国派出了一个由某著名将军领导的编号为八0八团的参谋团,制定了一个打通中国边境到缅共中央根据地的运输通道的军事作战方案,第一仗就是打下畹町镇对面的缅方据点,时间正好是知青们修水库之时。 大战打响那天,上千名知青跑到畹町。畹町的地势是两边都是山,缅共由中国边境山脚向那边山头进攻,在这边山上坐满了知青和当地百姓们观战,那边山上却不见人影,不知那些穿统裙的缅兵躲在哪儿。知青们大多经历过武斗,又看过不少战争影片或书籍,人人指手划脚,说应当如何打、如何攻,大有拿破仑再世之豪气。 开战之前,只见中国边境这边,黑压压聚集了近万名缅共军队,在他们身后,中国军人身着便服,以中国民兵的身份给他们压住阵脚。再往后,沿边境线的公路上,一字儿摆着数十门火炮,炮口直指对方山头营房。突然之间,一曲响亮的进行曲由高音喇叭中传来,是那首著名的军歌。随后,一男一女开始高呼口号,听着跟文革中两派打战时差不多。“坚决支持缅共人民军的革命行动!打倒缅甸反动派!”等等。 喊上一阵之后,喇叭声停了,双方阵地出现片刻静寂,随后,大炮轰鸣声让所有人捂住了耳朵,大地震得就象山要塌了似的。转眼间,对面的营房、工事就看不见了,全部被浓烟给盖住了。炮轰持续了十多分钟,又忽然停住了。没多会儿,枪声就响了起来,只见缅共第一批人沿着山脚排成一条横线在向上爬,后面间隔着十多米又有一排,共有三个梯队在向上进攻。观战的知青当中,不知何时跑出两位别的县的知青来,从他们口中传出了令所有人吃惊的消息:在对面山上进攻的队伍中,第二梯队全部是由中国知青组成的知青营!暂且先不管这消息的真伪,这一下子所有观战的知青们的心态全都变了,原来只是看个热闹,现在是全都担上了心,大家不再吵闹,几乎是屏住了呼吸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ls/80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媒体链接别让肾病偷走孩子健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