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老房子留在四月天里的梁林故居
昆明·老房子留在四月天里的梁林故居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林徽因 都说昆明是春城,恐怕就是这里的天气像四月的天吧。很多人都知道,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也知道他们在昆明期间对古建筑的考察和西南联大校舍的设计。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昆明曾有一处故居,不仅是他们唯一为自己而设计的,还是他们一砖一瓦亲手建造的…… ◆荒芜◆ 从地铁口出来,龙头街边,即是正在被拆除的龙头村。远处隆隆的机械和砖石震碎的声音在被遗弃的荒村中回荡,废墟旁一株百年老树依旧郁郁葱葱。 ▲摄影赫姗 而龙头村另一边的瓦窑村,似乎因为不在主干道旁边,而被“不小心”忽略了一般,还在以往的平静中慢慢运作,理发店、网吧、餐馆,再平凡不过的街道。 ▲摄影赫姗 我们要寻访的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就在这里,融合在这座普普通通的小村里。出乎意料的,既不被荒烟蔓草湮没,也不在名人光环下被供奉。 ▲摄影赫姗 ◆隐没◆ 从市区坐地铁到龙头街站,近1个小时车程。或许正因为小村远离市区,让它在日军飞机一次次狂轰滥炸中得以远离硝烟,成为市民的避难地。 ▲摄影赫姗 避难者中,不乏大师名人。小小的龙头村和瓦窑村,成了众多名人的汇集地,那个头顶时不时有战机呼啸的年代,很多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曾聚集于此。 ▲摄影赫姗 问路的时候,一些人并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名人故居,而另一些人总会热心的告诉你,很多名人曾在这里居住,“还有冯友兰、闻一多的故居呢!”他们严肃的脸上似乎还有一种隐隐的自豪感,“平时像你们一样的来找他们故居的人很多嘞!”虽然说不出两位大师的事迹,也没有进入过这个如今郁郁葱葱的小院,却乐此不疲为来此探寻的“外人”们指路。 ▲摄影赫姗 看到梁林故居时,我们竟被它的“普通”所震撼,因为整个房屋是出乎意料的简单,面积只能说刚好够住,样式也是类似当时普通村民的房屋,为了采光而把窗户开得较大,里面再配有西式壁炉。现在再去看,对比周遭村民自建的新房,它更显得像一个旧时的普通民居。 这栋小小的房子,仿佛就在对我们诉说着两位大师的心愿:我们把最辉煌的作品给热爱的祖国,把最平凡的小屋留给自己。 ▲摄影赫姗 ◆流离◆ 先前两位先生正投入全国各地的古建筑考察工作中,踌躇满志地学术研究正直上升期,却突然烽烟四起。国家危难之时,作为不懂打仗的文人,又能做点什么呢? 像其他一些人和侵略者妥协,屈服于刺刀与金钱,这样的话,学术研究也许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但他们悲愤地扔下“大东亚共荣协会”寄来的邀请函,还有在北平的家,带着一点点随身行李,远赴西南大后方。拉着两个孩子横穿中国,艰难的长途跋涉后,在昆明龙泉镇瓦窑村建了一个自己的家。 ▲图片来自网络 而这个家,是这两位毕生致力于建筑研究和古建筑保护的人,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人,这一生当中,为自己而盖的唯一一座房子。两人亲自运料,自己就当了木工和泥瓦匠,一砖一瓦都来自两位大师的双手。 林徽因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我们正在一个新建的农舍里安下家来。它位于昆明东北八公里处的一个小村边上。风景优美而没有军事目标……出人意料地,这所房子花了比原先告诉我们的高三倍的价钱,所以把我们原来就不多的积蓄都耗尽了,使思成处在一种可笑的窘迫之中……以至最后不得不为争取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砖,乃至每一根钉子而奋斗……” ▲图片由村民提供年开工,年春这座房子终于完工,却由于日军的空袭日益猖獗,梁林夫妇只在这里生活了短短8个月就离开了昆明,前往重庆附近的李庄。直到5年后抗战取得胜利,重病的林徽因才再次回到她一直眷恋的昆明,在朋友的安排下住在北门街唐家花园。 后来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再次回到昆明寻找曾经的故居,当他一眼看到那个西式壁炉时,就认定了这曾是在抗战中他们一家人的居所…… 简单朴素,是能形容梁林故居最好的词了吧。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即使远离前线战火,却还要和贫穷与饥饿抗争,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屋里,谈笑有鸿儒。 如今没有了硝烟战火,它依然静静地守候在这里,白墙绿瓦,翠树成荫。 我想梁思成林徽因一定依旧被怀念着,被村民,被来探访的人,被很多很多人…… 采访:赫姗莱因哈特丨编辑:莱因哈特 投稿- 注:本文由“哈喽昆明”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从这里亲近昆明 商动态2015幼教东方银座班开展幼儿知识对于脑卒中你了解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xw/70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昆明人今年中秋都不回家在这里
- 下一篇文章: 昆明全网营销哪家好昆明全网营销丰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