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69938137137397&wfr=spider&for=pc

极目新闻记者柳琛琛陈倩

日前,国家统计局在《求是》杂志上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万人,位列14座特大城市首位。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等7城。根据年《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注的通知》对城市规模的划分,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为超大城市,万以上万以下为特大城市。武汉市距离超大城市的门槛仅有5万人的差距。多名受访专家表示,武汉市人口稳定增长,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协调发展利大于弊。7个超大城市,上海排名第一,成都新晋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说明,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此前,根据住建部于年底最新公布的《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符合中国“超大城市”标准的共有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等6座城市,当时划分为“特大城市”的有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青岛等10座城市。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此次划分,上海市以万城区常住人口位列7座超大城市之首,超大城市按照城区常住人口排序,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14座特大城市人口依次为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介绍,城市规模的大小,与该城市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规模效应的作用将对市民的工作生活也产生影响。他说:“以服务业为例,如果规模不够大,将导致服务业的品种不齐全,服务业繁荣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14个特大城市,武汉位列第一,距超大城市仅差5万。在此次公布的数据中,武汉市城区常住人口为万人,距超大城市仅差5万,在14座特大城市中名列第一。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介绍,现行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自年起施行,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为超大城市,万以上万以下为特大城市。根据此次国家统计局统计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年11月1日零时。秦尊文表示,彼时,部分在武汉市内就读的高校学生尚未返校,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尚未%复工。“考虑到一些偶然因素,在年上半年,武汉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万规模,应该没有问题。”秦尊文介绍,在年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武汉的表述已为“超大城市”。

不断扩大的超大、特大城市行列的背后,是大城市的扩张和对人才等综合发展要素的竞争。

年8月,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智联招聘发布的《年上半年武汉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就读于武汉市的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比例由年的42.18%逐年上升到65.12%,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大学生留汉”“招才引智”等政策的大力实施,有力推动了人口素质大幅提高,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武汉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年的11.12年上升至11.96年。

秦尊文分析说,武汉市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为“产城人”三者融合提供了“智造”基础。

未来武汉市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加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人口要增加,又必须要有产业做依托。

年年底,武汉市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9大支柱产业、6大战略新兴产业、5大未来产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一大批市场主体在武汉的扎根落地、发展壮大吸纳了人口。

以9大支柱产业中的“光芯屏端网”中的“屏”产业为例,京东方、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等三大显示面板巨头均在武汉布局,50多家上下游企业在光谷投资千亿元。不久前,武汉市最新落户政策发生变化,为服务企业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xw/8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