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昆明的桥梁,品味别致的文化之景
白癜风有什么药 http://m.39.net/pf/a_4780765.html桥韵向往过威尼斯弥漫着文艺复兴气息的桥间水巷,也欣赏苏杭温润绵长的轻舟水乡。不得不说,凡是和水有关的地方,桥梁总有着特别的韵味,连接着车水马龙,亦连接着彼时今朝。 昆明自然算不上传统的“温雅”水乡,但自古到今,修在河上,架在沟上,供车马、行人跨越的各种桥梁,估计不在千座之下。 古桥、近代桥,或凝聚着历史的厚重感,或承载着一段历史悲歌,或宣泄、弘扬着时代的精神。 每座桥,几乎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记录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道桥文化,也正是昆明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鸡鸣桥 在金碧路的西头,医院(医院),玉带河从柿花桥下流淌过来,穿过金碧路的地方有一座桥,这就是“鸡鸣桥”,如果不留意,行人绝对意识不到桥的存在。 横跨玉带河上的鸡鸣桥,始建于年至年间,原名小泽口桥。桥长8米,宽7米,桥身用青石砌成,为方便行走,桥两端还用石板铺垫。同时为抵抗外患,还在桥头砌有土楼飞檐建筑的牌坊,成为当时入村的界楼、关口。 明末清初,明朝永历皇帝逃至云南,维系着他的“马背王朝”,在五华山称帝。张献忠部将孙可望与吴三桂相勾结进攻昆明,永历帝败走滇西进入缅甸,最后被缅王诱捕后交给吴三桂。 永历帝及其家属侍从百余人被满清兵丁从中缅边境押解赴昆。公元年3月某日到达碧鸡关,在碧鸡关吃过晚饭后连夜进城,从弥勒寺经金碧路进城,跨过玉带河时,晨曦东现,雄鸡报晓,永历帝感慨万千,回头对众家属及侍从人员交代和诀别:“马上就进省城了,吴三桂肯定要取我的首级去向满清政府邀功请赏,你们各自珍重吧!”话毕仰天长号,泪如雨下,鸡鸣声混合着永历帝的长号悲歌,撕裂着每个人的心肝。 永历帝的两个侍从跳入滚滚的玉带河自尽,还有侍从欲跟着跳河自杀,被押解的兵丁快刀砍死。永历帝一行被押解进城,后人为了永久地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就把金碧路玉带河上的这座桥叫做鸡鸣桥。数百年来,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但鸡鸣桥的叫法却一直沿袭至今。 鸡鸣桥,承载着一段令人难以忘怀而催人泪下的历史悲歌。 护国桥 年,护国战争爆发。反袁护国运动胜利后,当时的云南军政当局,为了纪念护国战争这段历史,把横架在护城河上的白鹤桥改名为护国桥。 护国桥全长23米,宽17.5米,为古朴典雅的双孔石桥,桥体由栏杆、拱顶、拱眉各部组成。桥体东西两侧遍刻象头、龙头、云头、云尾、日、月、光、华、龙象呈瑞。南北桥头雕有栏柱,祥云缭绕,气象万千。 后因护城河淤积回填,加上道路改造,护国桥于上个世纪50年代被掩埋地下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年因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重修道路,埋于地下50多年的护国桥乃重见天日。重建护国桥被列为世博会重点文物保护重建工程,市政府交由盘龙区人民政府承办,于年11月动工,年7月竣工。一代名桥,重现真容。 护国桥在今护国路中段与南屏街交汇。护国桥与护国门、护国纪念标隔南屏街遥相呼应,构成了一组护国路南北路口之间的护国运动和护国战争革命历史的纪念地标。 霖雨桥 霖雨桥横跨盘龙江,长约37米,宽约10米,处盘龙江中游。始建于明代,后被洪水冲损;清康熙四十九年郡人熊兆武等筹款重修;嘉庆四年,云南巡抚初彭龄又重修,曾碑刻记此事(见《昆明县志》卷二),现碑已遗失。 据民间传说,清朝太子少保云南总督岑毓英由京城来云南上任,途中遇一道士何光舟与其同行。途中道士得总督照应,与总督同食同住结为良友。到昆明分手时,道士感念总督路途照应,许下“若岑毓英遇有难事可到黑龙潭来会,定相助”的诺言。岑毓英到任后,云南连续三年天旱无雨,大地龟裂,百姓苦不堪言,各地百姓官员纷纷烧香求雨,但仍无滴雨。岑毓英总督深感焦虑,忽忆起三年前与何道士别时相许,即选吉日,号令全城斋戒三日,禁屠三日,其亲到黑龙潭,请何道士祈雨。至黑龙潭,见黑龙潭龙泉观主静虚道长,相谈方知何光舟道士为云南龙王,住黑龙潭。 总督即至黑龙观正殿上香,恭身祷告,至龙潭前会龙王金身,文武官员也同会龙王。总督打轿回府时,一路大雨随轿同行。抬轿者轿前烈日高照,晒得大汗淋漓;轿后电闪雷鸣瓢泼大雨,淋得轿后者喘不过气来。轿前人要赶回休息,轿后人要停下避雨。两轿夫一路吵嚷不休,行至一大石桥,轿内总督无奈,对轿外大声念到:“谢谢龙王。免送,免送!”此时轿行至石桥正中,大雨忽停,只见石桥一边为雨水洗得一尘不染,另一边被太阳晒得石头发烫。自从岑毓英总督上香后,连降大雨,旱情解除。从此,昆明坝子连年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石桥因干旱逢大雨,而得名霖雨桥。 霖雨桥老桥现在只供行人通行,汽车不能通行。新建的霖雨桥则是昆明建设北市区以后产生的架在盘龙江上的一座新桥,新修的这条大道也叫霖雨路。 油管桥 滇缅公路于年11月开始修筑,到年8月全线通车。在这个时期,昆明北郊修筑了一条连接东、西两端的公路。由于盘龙江横穿这条公路,需要架桥连接。 当时战局紧迫,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物资的支援,急需从缅甸运往中国各抗日战区,不可能花很长的时间,用其他材料来修建这座桥。因此使用了西起印度加尔各答、东至昆明金马寺油库,全长多公里的中印输油管的管道来架这座桥。全桥在很短的时间,全部用输油管道(无缝钢管)架接而成。 这座抗战时运送军用物资的桥本来无名,因为它全部使用输油管架成,便被昔日的昆明人叫为“油管桥”。解放后,在此桥的下游新建了一座石拱型的公路桥(昔日称新桥),油管桥被拆除了。今日的油管桥新桥又称作环北桥。 油管桥是盘龙江流入老城区的第一道桥,历史较为久远,20世纪90年代初期新建的小菜园立交桥与其互为邻里,两桥组成了一道靓丽而奇妙的城市桥梁风景线。 圆通大桥 圆通大桥是昆明市第一座独塔单索面斜拉桥,建于年。随着昆明交通的日渐繁华,为了适应突飞猛进的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小东门敷润桥的北侧上方,新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大跨度水泥斜拉大桥。一桥飞渡东西,横跨盘龙江上,成了盘龙江上功能齐全而又靓丽美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它的横空出世,沟通了圆通街和穿金路,并与青年路、北京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相连通。 交三桥 交三桥是盘龙江上的一座古桥,位于人民中路的盘龙江上,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桥边上还有一家著名的回族饭馆“映江楼”。映江楼是解放前就很红火的一家回族饭店,因为菜做得好,尤其是牛肉凉盘和牛肉汤锅,更是远近闻名。这里经常是食客盈门,座无虚席,去迟了还须排队等座。 昆明解放后,映江楼由国家经营,生意照旧红火,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整条人民路扩建,映江楼被拆掉了,近百年历史的交三桥更宽了,更现代化了,但却失去了往昔古朴的历史风采。食客坐在映江楼上,一边把盏慢饮,一边观赏着盘龙江上穿梭过往的渔舟,渔舟上兀立的渔鹰,摇橹的舟子,撒网的渔夫,一幅活生生的盘龙江上渔家乐生态图,这样的场景,早已成过往烟云,从盘龙江上永远地消失了。 南太桥 南太桥横架在东风路上的盘龙江上,沟通了东风东路、东风西路的交通,联系着东风路、护国路、北京路、青年路的交通网络畅通,是昆明城市交通网络中一座极其重要的桥梁,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 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与东风路、青年路一起,历数着共和国的岁月苍桑,冬去春来,移时换景,走向辉煌……冬天,南太桥两边的桥头上,是闹市观鸥的胜地,是闹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佳景。 得胜桥 昆明城里金碧路和青年路延长线交汇处,横架于盘龙江之上的这座桥就是得胜桥。这是一座古桥,始建于公元年元朝时期,由云南平章政事也先不花主持修建。桥建成之时,正逢朝廷改元大德,所以得名“大德桥”。年重修,改名为“云津桥”。清代康熙平定吴三桂,清将赵良栋带领两千多人猛攻云津桥,桥毁坏严重。 年(道光八年),官府重修该桥,改名为“得胜桥”,意为清将赵良栋在此打败吴三桂军队而得胜。这里是旧时昆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市井繁荣,商业兴旺,自古有“一桥飞贯日之虹”的美誉,元人王升赞叹“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峰屯于城根;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尾”。说的就是当年得胜桥的繁盛景象。 今天我们见到的得胜桥,是于年4月重修过的。桥的左右两旁,高楼林立,商铺满街,人流如织,马路上,汽车穿流不息,这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德胜桥。德胜桥的往日兴衰之事,已成过往烟云而无处可寻了…… 双龙桥 双龙桥位于塘双路的盘龙江上。近在咫尺的一段江面上,分别架有两座石桥,一座联系巡津街和塘双路,是为双龙桥;一座连接贯通环城南路,是为环南桥。双龙桥和环南桥起着极为重要的城市交通连接作用,是昆明市知名度很高的两座石砌桥梁。 在双龙桥和环南桥的近旁,就是云南闻名的双龙商场。这里的周遭,车水马龙,市井繁荣,热闹无比,早在上个世纪末叶,就成了寸土寸金、商家云集的风水宝地。 陆家营拱桥 卢家营拱桥位于大观河上的卢家医院(43医院)之间,建于年。呈弧形,以其造型得名。据昆明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此桥属钢混结构,长30米,宽3.1米,高11米。 建成圆拱形是因为在上世纪70-80年代时,大观河上还有小型客轮、小型游船、货船(帆船)、渔船通行,码头就在篆塘。现在,大观河已不通航,而成为了一条景观河道。 除了上述架在河上、沟上的古代桥、近代桥、现代桥之外,昆明于上个世纪末又出现了桥的世纪奇观——架在公路上的立交桥和城市主干道上的人行天桥。 城市的立交桥和人行天桥,为道桥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成为现代新昆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使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雄伟更充满着现代城市交通文化的强烈质感。 桥梁所连系的 不仅仅是城市与交通 更是文化与文明 昆明的桥梁 承载了昨日的沧桑与今日的发展 今后的今后 也将镌刻下明日的辉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xw/83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解读昆明楼市调控新政限购限价有用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