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最初的记忆:值得一逛的19条充满回忆

在昆明这个现代化城市里,散落着很多古老的街巷。

有些虽然已经逐渐现代化,但是却依然不能改变它背后那一段段厚重的历史。

推荐昆明很有文化气息的9条街巷,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去寻找那些历史的记忆。

欢迎分享你与这条街的昆明记忆或故事。

★西仓坡★

因清道光八年()在巷内建有太平仓,得名太平巷;以民间习称大西仓,且巷居西高东低的坡地,故清末民间称之为西仓坡。

西仓坡西连钱局街,东连翠湖北路,来米的距离。和昆明很多的街巷一样,巷里都是居民楼,因闻一多在西仓坡被枪杀,所以变得有些不一样。

★中和巷★

中和巷在昆明翠湖之南。北起翠湖南路,南至武成路,中与桑梓巷相通。年后两段统称中和巷。年前后省级机关建房,巷道缩短。以儒家思想“致中和”得名。《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小吉坡★

南起昆明翠湖北路,北接文林街,长87米。明末清初尚属荒坡,后顺坡建房成巷,以吉祥之意取名小吉坡。

一条连接文林街与翠湖北路的小巷,两侧均为居民楼,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隐于此。文林街入口处,是丹缇咖啡馆,与翠湖北路交叉口处是云南唯一的状元袁嘉谷故居,现为餐馆。

★先生坡★

南起翠湖北路,沿坡上行至文林街。长米。清末以地近贡院(今云南大学内),属坡地,内多驿馆,每逢乡试各地应考秀才(俗称先生)多居于此得名,或谓乡试时改考卷的先生居此得名。

★文化巷★

南起文林街,北至天君殿巷,长米。解放前地处北城脚荒野,荨麻丛生得名。年后随着附近院校扩建、新建,此巷成为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大)、昆明工学院(今昆明理工大学)三校师生从学校至文林街往返的通道,得名文化巷。

★黄公东街★

黄公东街,南起五一路,北至翠湖南路。为纪念重九起义战斗中作出贡献的新军七十三排排长黄毓英,原街西尽忠寺(现武成小学毓英校区内)改置黄公祠,以街居祠之东得名黄公东街。 

这条街应该只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学生、附近居民常走,拍的时候整条路上没见多少人,偶尔有从翠湖上来或去翠湖周边的车辆走过。

★文林街★

东至翠湖北路与青云街交接处,西抵东风西路北口,约长多米。明清时以地近乡试场所贡院(今云南大学内),考生多经此街,取“文人如林”之意而得名。

文人如林的街,名字算是和云南大学内的仕林道非常匹配的街。现在的文林街,酒吧、餐厅也不少。毗邻文化巷、文林街的云南师大、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和街旁定位于年轻人的休闲小屋或店铺,无论是文化巷还是文林街,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青春的一面。

★文明街★

北接光华街,南至景星街,年始有此街道,以正对“南国文明坊”而命名为文明街,民间称“文明新街”。

米左右的距离,与钱王街和甬道街平行。据相关资料描述,文明街曾经有过热闹的夜市、书市,以及老昆明春节期间年货街,很多昆明人中的80后,小时候玩的神奇“嘣咚”在文明街便能买到。

★文庙直街★

文庙直街,南接光华街和文明街,北至人民中路,以街直对文庙得名。街之南段清代曾建“南国文明坊”。

文庙直街算是昆明老街中建筑保存比较完整的一条街,主要是各种制作图章、布标、广告牌的地方,这些店铺也主要分布于靠胜利堂一侧,大约上世纪90年代形成现在的商业形态。

★钱王街★

“钱王街”的名称在7年11月20日正式启用的,在命名“钱王街”之前有“南正街”、“邱家巷”、“小银柜巷”地名。现在的“钱王街”位于正义路与文庙直街之间,长约米,南至景星街,北至人民中路。

钱王街属于昆明老街片区,命名应该是基于街区内“钱王”王炽票号“同庆丰”所在地。从历史资料来看,钱王街一带在清末、民国时期为老昆明的商业、金融繁茂之地,有各种商号、票号。

★光华街★

东起正义路,西至龙井街。正义路至云瑞公园一段,因临总督衙门东院(今胜利堂址),而称东院街;龙井街至云瑞公园一段,因处总督府辕门之西,而称辕门口。年辛亥革命后,以光复中华之意,两段路合称光华街。

在老昆明残存的历史文化街区中,光华街算是和景星街一样热闹的老街,每到周末总是人潮人涌。到云瑞公园里遛鸟、卖鸟、买鸟,买卖宠物、花花草草的,淘宝的,纯粹路过看看老昆明民风民俗的。

★金碧街★

位于昆明市中心的金碧街,与三市街相连,昆明市民休闲、娱乐,外地游客在昆明几乎都会浏览的地方。当然,这里也是各种流浪歌手、乞讨人员、流动摊贩的聚集地。

在很多云南、昆明的宣传画册或视频中,都会经常看到两座高高的牌坊,便是金马坊和碧鸡坊。关于金马碧鸡坊的名称来源,引资料: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昆明一般叫西山)而名为碧鸡坊,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节孝巷★

节孝巷医院旁连接华山东路和青年路。这是一条因“节”、“孝”而得名的小巷子。

位于五华山左侧,起自平政街,呈斜坡状蜿蜒伸向东城墙脚的节孝巷,就是这样一条看来极其偏僻、简陋、狭窄、却有着不同凡响历史的小巷。年11月7日的那个寒冷冬天,在这小巷深处有过一次在云南的现代历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秘密集会,从而使这条窄巷透出了耀眼的光辉。

★同仁街★

历史上的同仁街,因清末滇中富商王炽号称“南邦之雄”,驰名省内外的“同庆丰”商号筹资兴建,取其同行仁德者,犹言一视同仁之意而名。

南起金碧路,北至宝善街,长余米。1年,重建后的同仁街成了热闹的商贸区,多的是酒楼和服装店,往外走,是新建的城市休闲绿地——金碧花园。

★敬德巷★

敬德巷西起东寺街,东至石桥铺,中接庆福巷。长约90米。辛亥革命后,呈贡县一华姓大家族在此建房,以敬仰和感谢祖辈深恩大德之意,取名为“敬德巷”。

★钱局街★

清顺治十七年(公元年),首次在云南开局铸钱,以昆明为铸造制钱的基地,并在东川等地分置铸炉。宝云钱局在昆明的设立催生出了一条以钱局命名的街道,这就是“钱局街”。南接翠湖南路,北至文林街,不算太长钱局街有着浓得化不开的味道,是的,昆明的味道。

如今,这段历史早已淡去,说起钱局街你可能会想起“小资”这个词。你可以到那些格局并不是很大但却很有特色的小店里转悠一下,也许能淘到中意的小物件;你可以到那些名字新潮的服装小铺里溜达一下,也许能找到和大牌相似的服饰;你也可以在某个不经意的下午,到树影斑驳下的甜品小店打发一下时间;你也可以效仿吃货,来这里的泡菜小店过过瘾……是的,很小资、很惬意。

★府甬道★

北起文林街,南抵西仓坡。因明、清时为云南府署大门前的甬道,故名府甬道。文林街师大附小对面进去就是府甬道,路的尽头是西仓坡。

现在府甬道两旁都是居民楼,酸奶店、修鞋的、早点铺……店铺不多,但却很实在,都是围绕生活的点点滴滴。街道尽头的小屋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围坐着一边打麻将,一边聊着家长里短。麻将声、补鞋匠人的小锤声、偶尔一声昆明大妈的嚷嚷……这就是府甬道,真实而怡然自得。

★五一路★

五一路北起五一电影院,南至国防路,明、清至民国年间,分段称为城隍庙(劝业场前街)、福照街、戏院街、前卫十字街(甘公祠街),因为这一地段有五一电影院,1966年将全路统称为五一路。

如今,街口东侧绿化,建成小公园,西侧是高楼,旧貌换新颜。在此路过或游园休息的人们,还能忆及当年情景,回味当年美食吗?”

★南强街★

南强街形成于年前后,因近原南校场,故得名南教街;年前,这一带赌博者、小偷、流氓较多,后为唤醒民众,希望此街的人自强起来,改名南强街沿用至今。今天的南强街与往日的喧嚣相比更多的是一份宁静,南强街躲在昆明繁华背后,闲庭信步般慵慵懒懒,终于脱去了匆匆行色,如同享受着世外桃源一般的有限时光。

时日流转,

一切都在消失,一切又在重建。

朝代会更迭,房屋会拆除,

不变的只有那些名字。

昆明人童年里的那些小街巷

哪个是你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或来或往的背包客,

或匆匆或闲闲的姿态,

驻足于金马碧鸡,

流连于文林街、文化巷,

漫步在钱局街、翠湖路,

精致的咖啡馆,小资情调的酒吧夜店,铁网上的饵块,

炭火上的烧烤和着清冽的啤酒味,柔柔的滇池晚风,

这就是春城昆明。

申光坡上崴着脚,中和巷首擦点药。

圆通山被老虎追,急了跳进八大河。

东寺街,西寺巷,茅厕拐拐小楼上。

先生坡,贡院坡,拐个弯弯逼死坡。

来源:春城头条

我们力图找到文章的作者,但是由于交际有限,我们很难全部联系。精选的这些文章,如果原作者不同意,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合作

更多精彩,







































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fz/7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