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的石,石林的线。本无生命的物件到了心灵手巧的云南人手上,就会变成一件件充满灵气、叫人爱不释手的手工艺品。

 

年的云南文博会,石林县共有10个展位。石画和刺绣,是今年石林县参加文博会最大的亮点。

  

近年来,石林县提出了“文旅一体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保护和挖掘阿诗玛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自年起,石林县每年安排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年起,石林县从文化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万元,用于扶持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和文化传承交流活动。

  

借力文博会这个舞台,石林的文化企业将会产生更多的销售量,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林文化。

 

刺绣彝族人的手工走向世界

  

在民间故事中阿诗玛诞生的地方——石林长湖镇阿着底村,彝家妇女正在纺线。她们用手中五彩的丝线绣出了彝族人的质朴、善良和美丽,也绣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阿着底的挑花刺绣不仅名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且已形成产业效应。细细的金丝线、银丝线换来了真金白银,它们从石林走向全国、跻身世界。

  

古人在手边没有书写、作画的工具时,往往通过山石、动物骨骼来记录事件和抒发情感,这也让久远的古文明有了传承的媒介。随着纸的出现,依山石作画成为了极少人的创作平台。如今,满华为却凭着自己的“石头梦”,让作画的世界又有了一次颠覆。10年前,在张家界的他毅然辞掉自己的工作,在大山里寻找石头,用石头作画。

  

石林普市民间绣品有限公司就建在阿着底村。公司总经理杨伟说,公司采取绣品有限公司+协会+会员的运作方式,通过协会分发刺绣原料给会员、收集成品或半成品绣品返还公司,再通过国内外各种展销会推销产品,获得订单,提升知名度。目前已经吸收正式会员多人,全部是省内各州市的农村妇女,为她们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即将到来的云博会上,石林普市民间绣品有限公司参展的有10件精品,还有几十个现代款,主要是包类。他们会将新产品和传统保留产品并列展示,尤其是一些新的作品。

  

“我觉得,这些能把公司工艺和文化上的一些优势表现出来。”杨伟说道,他们打算丰富民族产品,以传统形式为依托,结合更多的现代元素,来促进刺绣产业的发展。

石画云南风情的立体映像

  

在石林,有一种画,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石画。顾名思义,石画就是以石头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画。它融绘画、雕刻、剪贴等多种手法于一体,把石头、彩砂、天然植物等经过巧妙的构思和组合,制成板画。石画中的石头采用的是云南石林的天然石头,经切割加工而成;彩砂均来自陆良彩色沙林。

  

石林雅森石画研究院内展示了多幅石画作品,主要是山水画。从正面看,画中写意的风景美轮美奂;从侧面看,山的轮廓凸显于画面之上,更加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犹如浮雕一般。近距离观察,山是由石头雕刻而成,水、云和树木由各色沙石铺绘。

  

谁能想到坚硬、笨重的石头能变身为美妙的艺术作品呢?满华为证明,石头可以搞出名堂来。

  

满华为是中国石头画的创始人,出生在张家界,毕业于湖南大学。他从小酷爱石头并痴迷地收藏石头,人送绰号“满石头”。

  

年,满华为从湖南带着他的学生来到云南。“我去过全国很多地方,没有比石林更适合制作石画的地方了。放眼整个中国,以‘石’来命名的地方也只有石林了,而且这里四季如春的气候,使我每天都有创作的动力。”满华为说。

  

一幅石画作品,无论从构思、设计到创作,都充满了艰辛。从开山劈石,到石头的精挑细选,从寻找彩砂到各种植物的采集加工,再到石画的精雕细琢,最后制成一幅石画,至少需要几十道程序的精心制作,有的作品创作时间长达数年之久。

  

年文博会期间,满华为将选择20幅经典的作品参展。“我们的作品每一幅都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景色,也有不同的地方。每一幅作品都是孤品。”满华为说,这些作品都是反映云南民生或者山水的画。

  

对于未来,满华为说他会做更多、更好的作品出来。“云南有16个州市,个区县,26个民族,加起来是,所以我打算用2到3年的时间,作幅画,把所有的云南风光都展现出来,把经典的东西画出来。这就是我的想法。”(昆明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ls/8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