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杞麓湖

杞麓湖在唐代称为海河,后又称“通湖”,位于云南省通海县境内,元代水位高到杞麓山(今凤山)脚,故改名为杞麓湖,相传远古时杞麓湖湖面宽广,茫茫苍波,无出水口,是神僧畔富用锡杖凿通以后现出千顷良田。湖北面的沙沟嘴,直伸进湖内。四周植柳种花,是避暑的好地方。

杞麓湖的魅力追溯到多年前的元代,公元年,忽必烈统率十万蒙古铁骑迅速灭亡了与中原割据多年的大理古国,之后屯军在杞麓湖畔。在杞麓湖白阁村口立有一块纪念碑,碑文记载着白阁村蒙古族的来历,纪念碑后写着20个烫金大字:“南陲开边苦,滇域埋忠骨,驰骋七百载,北眷草原土。”在纪念碑顶,塑有骏马一匹,昂首奔腾仰望北方。云南玉溪兴蒙蒙古族乡有一首短调:“西沉的星星嗬咿告诉我,草原尽头的森林还有那样青吗?北来的大雁嗬咿告诉我,旃檀子孙的家乡还那样美吗?如今,美丽迷人的杞麓湖畔,在彝族、傣族、哈尼族悠扬的情歌声中,融入了悠远的蒙古长调,见证了中华大地多名族生息繁衍和谐共处的历史。”

杞麓湖是一个封闭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积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亿立方米。杞麓湖湖内盛产鲤、鲫、大头鱼等,其中,大头鲤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杞麓白鱼、翘嘴鲤、云南鲤为杞麓湖特有种,杞麓鲤、大头鲤、抚仙鲇为云南高原湖泊特有种。湖畔平畴沃野,盛产稻、麦、烟等作物。

游乐项目:“湖水拖蓝”、纳古镇

2

程海

程海湖,古名程河,又名黑伍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中部。据明万历《云南通志》卷四《北胜州古迹》及《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对已于明末清初已遗失的程海古碑上题曰‘大圣程河妙感景程海湖帝’推断,程河一名,来自唐宋之时,元代以前已为海。近现称程河,又名海河,即程海出口流至金沙江一段。

程海风光娇丽,据《永胜县志》称:“程海沿岸,烟户稠密,村村绿竹粉墙,楼阁高崎;处处曲溪环绕,柳暗花明。每当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夜晚,闪烁的灯火,时而光焰大作,追逐往返;时而随波幻灭,寂然消逝,有如流星沉浮,夜宴辉煌;长练百端,倒映湖中。至若香稻郁郁,芳草菲菲,人们或耕于陇亩,或驰于沙丘,北雁南来,方知秋色已深;蝉鸣东谷,乃识夏锄在迩,白鸳惊飞天空,渐与烟波相逝;黄鸭飘浮海面,几与鱼舟同俦,秋霖瀑布,疑是九天银河;红峰高峙,误认东海琼宫。看明月之东升,白云环抱;顾夕阳之西沉,红波映霞。静动不一,景色各殊,疏密有别,层次分明,千姿百态,娇丽多端,历历飞来眼底,层层倒映水中。虽然身在扁舟,何异云游天上。”

程海是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深水湖泊,流域面积.3k㎡,湖泊面积77.2k㎡,平均水深25.9m,最大水深36.7m,蓄水量19.87亿m3,湖岸线长45.1km。程海为重碳酸钠镁型水,浮游动植物十分丰富,为富营养型湖泊。盛产鲤鱼、白鲦、压嫁、红翅等多种鱼类,年引入的程海银鱼已成为永胜县程海湖的特产,出口世界许多国家。程海湖还是目前世界上继中非乍得湖、墨西哥可可湖之后,全球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三个湖泊之一。

游玩项目:良峨丫口、毛家湾(毛氏同源共祖的毛氏后人聚居地)、金兰村(观看彝族人“上刀山、下火海”的“刀杆节”)

3

泸沽湖

泸沽湖古名勒得海、鲁枯湖,当地人称“谢纳咪”,意为大海、母湖,位于云南省宁蒗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泸沽湖畔住着蒙、纳西、汉、藏、普米、僳僳、彝等民族,大致分地而居,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古朴,基督教中的“诺亚方舟”,喇嘛教的朝钟暮鼓,惹人瞩目,更神秘的是住在云南境内的摩梭人亘古独存的母系氏族遗俗,神秘的女儿王国,给人以遐想与追思。

这里烟波浩渺,青山环抱,湖湾迂回,翠树如云,水光山色,旖旎多姿,是滇北高原上又一处风景胜地。有诗赞道:“泸湖秋水阔,隐隐浸芙蓉,并峙波间鼎,连排海上峰,倒涵天一碧,横锁数千重,应识仙源近,乘槎访赤松”。泸沽湖神秘面纱的揭开,吸引无数人驻夜忘归,“凉月如眉梢上悬,山色空蒙水色寒。一枕暗香听橹声,梦里无痕到江南。寒鸟飞尽落秋思,暮里斜阳湖中泛。但愿空老林泉下,与尔同游是何年?”便是现代人对她的魂牵梦绕。

泸沽湖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积50.8k㎡,其中云南境内30.3k㎡。湖面海拔米,湖泊最长9.5公里,宽7.5公里,最大水深70米,平均水深40米,面积49.5平方公里,蓄水9.5亿平方米。泸沽湖的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之丰富在全国高源湖泊中是少见的。鱼类以厚唇裂腹鱼、宁蒗裂腹鱼、泸沽湖裂腹鱼等三种泸沽湖的原生种为出名。3种裂腹鱼经济价值较高,当地还有猪膘肉、苏里玛酒、酸鱼、烤鱼干、牛头饭、猪肠血米等特产。

游乐项目:摩梭篝火晚会、猪槽船游湖

文章来源:云南名牌

推荐







































儿童白癜风发病原因
北京哪个医院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wh/7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