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讲好中国财经故事构建中国特色对外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专家学者齐聚山城,探讨“用英语讲好中国财经故事、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7月9日,“用英语讲好中国财经故事、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山城,为推动中国财经故事走向世界建言献策。本次研讨会不仅是财经类高校参与构建中国特色国际话语体系的一次积极尝试,更为讲好新时代中国财经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宝贵思路。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何向世界客观真实地讲述中国经济故事,传递中国经济发展理念,对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工商大学教务处杨柏处长和外国语学院彭勇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讲好中国财经故事、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是时代赋予外语教师的新使命。 立足于财经特色,打造“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琳教授介绍了该院在财经英语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学院秉持财经特色,以“中国故事+财经知识+英语能力”的理念,构建了以财经英语系列教材为基础,以“英语+财经”双特色课程体系为支撑,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多层次、立体化财经英语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财经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讲好中国财经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力量。 深耕细作,多角度阐述中国财经故事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为讲好中国财经故事提供了多元视角。 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廖华英教授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分享了“中国文化课程育人体系”的自主建构与实践经验,强调通过课程内容设计提升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性。 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家瑞院长结合自身申报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经历,强调了在国际传播中推出高质量学术作品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学者应积极将自身研究成果推向国际舞台,提升中国财经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重庆财经学院国际商学院黄兰院长则聚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她表示,将中国财经故事融入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成就的理解,成长为优秀的中国故事传播者。 贵州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肖菊系主任从数字化赋能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该校学生外语叙事能力构建的成功经验,强调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打造“一流课程数智化、实践课程本土化、虚仿课程特色化、拓展课程多样化”的“四元结构”外语课程体系,对于提升学生外语叙事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性。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李泽生副院长以该校开设的《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为例,生动阐释了财经领域中国故事的传播策略,强调了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要勇于打破西方话语体系,创造新概念、输出中国经验。 对话世界,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刘繁副院长从教材建设的角度,分享了该院近年来在财经英语系列教材编写方面取得的成果。她认为,打造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财经英语教材,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财经故事的人才至关重要。 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罗志高教授则从理论视角,阐述了讲好中国财经故事的“三重境界”:第一层是重视语言文化异同,用外语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第二层是用一般性财经理论阐述中国实践,渗透式讲述中国故事;第三层是用中国特色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正面构建中国财经学科对外话语体系。他认为,中国学者要敢于打破西方话语体系的束缚,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卓结合自身专业,分享了数字化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MII的培养模式,强调了将翻译硕士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走出去”能力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构建对外传播新格局 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不仅为讲好中国财经故事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高校外语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推动中国财经故事走向世界。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讲好中国财经故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未来,重庆工商大学将继续深化财经英语教学改革,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打造更多能够与世界对话的学术作品和文化产品,提升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效能。 内容来源:铉静/文,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图 特别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wh/85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疫情通报确诊昆明第二例新型肺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