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这些老照片吗?60后和70后的亲们都忘不了,那时滇池清澈见底,每当周末,成群结队的人在海埂里游泳玩耍,大观河里有人在里面游泳,打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人们站在大观楼,面对滇池就可以看到:“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那时大观河是一个码头,渔民饿了就用滇池水煮铜锅鲜鱼焖饭,活蹦乱跳的鱼儿直接从水里捞。清悠悠的水,进锅一煮,那叫一个鲜!但似乎只在一夜之间……滇池变成了这样……滇池变坏,感觉就像一夜之间的事情。80年代还游泳的滇池,到了90年代,就绿浪翻滚,泡沫拥挤。亲们还记得吗?在90年代,从大观河到滇池,水发出阵阵恶臭,走在河边,看到的是绿色如漆的水面上翻滚着白色的泡沫,透过绿藻看到的是下面黑黑的滇池水。不记得哪年开始,滇池边每年都要做的事情就是打捞水葫芦,一堆堆水葫芦从滇池里打捞而起,堆在河边,发出阵阵腐烂的臭味!!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对滇池的变污是痛心,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滇池变得如此脏污?探因:什么原因让滇池变得脏污?原因一:人口上世纪80年代,盘龙江生态圈开始恶化。特别是年以后,盘龙江两岸的市区人口越来越密集,学校、医院、宾馆等设施众多,造成盘龙江流域生活污水排放量很大。原因二:工业污染公开数据显示,年,在滇池治理工程中,昆明有72家工业企业被列为主要工业污染源,其中28家分布在盘龙江沿岸,占总数的近4成。原因三:农药近段时期,从盘龙江底的5种重金属(包含锌、铜、镉、铅、铬)来看,污染的高峰河段主要有3段:上坝村至罗丈村、油管桥至双龙桥、严家村至洪家村。学者调查,由于地处市郊,当地农民施用过量化肥、农药,也是成为盘龙江流域水质中重金属污染源之一。滇池治理17年终于看到希望事实上,从年开始,滇池治理就已起步。但直至年,滇池的水质仍没有明显好转。反而到今天,大家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滇池水质的改善。年底,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投入运行,截至目前已累计向滇池补水9.73亿立方米。年5月起,昆明市又实施了牛栏江-草海补水工程,同样是通过盘龙江,牛栏江来水每天有86万立方米进入草海进行补水。日前,已对滇池草海完成了两个的水体置换调度,正在实施第三次轮水体置换,理论上4个完整的调度周期即可将草海水全部置换一遍。而说到滇池水质的变化,草海除藻工黄师傅也深有体会——“年6月我们下水时,有的地方积了厚达6厘米的蓝藻,随着风向在湖内游走。”黄师傅说,他们就跟着风向走,蓝藻吹到哪,他们就打捞到哪,每天早上7点干到晚上8点,平均一天清除蓝藻10吨。风一吹,腥臭的气味熏得他们眼睛都睁不开。旁边的山东人张先生接话说:“现在再来看,水好多了,空气也好。”黄师傅连声称是:“我们的活明显轻松多了。”他用竿子在水里一捞:“你看,特别是现在气温下降,几乎都没有藻了。”在盘龙江入湖口,一位老人弯腰捧起一捧水说:“多少年了,终于看到盘龙江流进滇池的水这样清澈,如果像这样淌下去,滇池水还是有希望变清的。”治理滇池,需要每一个昆明人共同努力。对于保护滇池,不少人认为那是政府部门或者污水处理厂的事情,离自己有点远。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市民,好的环保习惯都可能为滇池减负;相反,一个不好的习惯有可能给滇池增加负担。那么,保护滇池,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节约用水肖邦定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从年起,他一直参与滇池的蓝藻治理。他告诉记者,滇池最大的污染还是生活污水,几百万人每天都要吃喝拉撒,这些水冲到哪儿去了呢?自然是滇池。因此他建议,保护滇池,老百姓首先要做的就是节约用水。湿地里不要乱扔垃圾“保护滇池,不仅自己要做到平时不乱向河道丢垃圾,不在河道中洗车、洗衣服。近几年滇池的水质越来越好了,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从点滴做起,保护滇池,并影响自己身边的人,滇池总有一天会恢复清澈见底的样子。”郑女士说。“现在湿地里的垃圾桶、公厕数量较少,矿泉水瓶、塑料袋等,想要找个垃圾桶扔,要走好远才能找到,有些人犯懒,就直接把垃圾扔在湿地里了,或是随处大小便。”李先生建议,对于那些向市民开放的湿地,应多设置一些垃圾桶,最好再多建几个公厕。但在没有建成之前,市民不要随意丢弃垃圾,以免给生态造成压力。勿乱放生上世纪90年代,滇池中尚有土著鱼10种。至年,滇池土著鱼种类仅剩下4种,滇池金线鲃、云南鲴、银白鱼、乌鳢等。而现在,滇池土著鱼仅有5种。本地的土著物种是滇池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一链,外来物种的侵入,可能导致滇池生态系统的失衡。系统失衡,也就意味着污水不能被很好地分解。据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像巴西红耳龟、食人鱼、小龙虾、福寿螺等,就是不利于滇池治理的外来物种。这些物种会大量摄食对净化水质非常有益的水草,有的还会吃鱼卵,甚至直接攻击其他土著鱼类。由于它们在滇池中没有天敌,长时间生长后,对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极强,不利于滇池土著鱼类的保护和恢复,更影响到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不得向滇池放生的还有:埃及塘鲺(胡子鲶)、美国青蛙、牛蛙等外来物种;大口鲶等大型肉食性鱼类;草鱼等大型食草性鱼类。保护鸟类曾几何时,滇池边斑鸠、喜鹊、布谷鸟、燕子、白鹭、鸬鹚等鸟类也几乎很少见了,甚至绝迹。如今,随着滇池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又唤醒了鸟类对滇池的美好记忆,使其重新回到滇池边“安家落户”。现在,湖滨湿地鸟类已近种,白鹭、池鹭、黄苇鳽等鹭科鸟类,黑水鸡、红胸田鸡等,此外还有矶鹬、白腰草鹬等鸻鹬类,珠颈斑鸠、远东山雀、白鹡鸰等常见鸟类,甚至黑翅鸢、黑耳鸢、红隼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都生活在湿地内。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在湿地内多建浅滩和多种灌木丛,增加鸟类栖息空间,使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鸟类生存空间。同时,在湿地内养多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湿地不是公园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广大市民热衷的“湿地公园”和其他“公园”有很大的不同,几乎没有公厕、座椅,甚至垃圾桶都很少,一切设施似乎和市民强烈的需求和向往并不匹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湿地并非湿地公园。滇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景观只是湿地的一项功能而已,湿地更重要的使命是生态修复。广大市民意识中的很多“湿地公园”,其实都是指湖滨湿地,还有一部分是湖内湿地,或许那就是野生鸟类栖息繁殖的地方,因此不应该成为人人都能踏足的“公园”,缺少各种公园的常规设施,恰恰就是对湿地的保护措施。滇池周边十大湿地现在,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编一样,休息的时候都喜欢去环湖东路边的湿地转转,呼吸着清新的“海风”,听着惊涛拍岸的声音,看看余晖下泛着红光的芦苇丛,那风景,真是美极了。滇池边十大湿地你造吗?晖湾湿地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yw/69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