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0343.html
从贫穷到小康跨越式转变

——昆明70年民生发展报告之二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昆明市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居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从贫穷迈向小康,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经济总量爆发式增长

(一)经济总量爆发式增长,年突破五千亿

新中国成立初期,昆明市社会经济处于极其落后的状态,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经济总量爆发式增长。

年,昆明市生产总值达.90亿元,相比年的1.56亿元,翻了11.70番,年均增长10.01%。从年的1.56亿到年的10.46亿元,突破十亿用了21年时间;年达到.26亿元,十亿到百亿用了17年时间;年达到.13亿元,百亿到突破千亿用了15年时间;年达到.90亿元,首次突破五千亿大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见图1)

(二)产业结构发生巨变,服务业蓬勃发展

年,昆明市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9:34:27,呈“一二三”排序;除个别年份外,从年至年,呈“二一三”排序,从年至年,呈“二三一”排序;从年至现在,呈“三二一”排序,其中从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年,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39:57,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农业和工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改革开放后,服务业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进入发展快车道。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重点发展物流业、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以服务经济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动力。十八大以来,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继续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全面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降低了第三企业的税负。年,昆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7.3%,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见图2)

(三)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年,昆明市人口.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比仅为18.66%,到年,昆明市人口达到.0万人,城镇人口占比达到72.85%,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平均每年增加0.79个百分点。

年前后,昆明市人口城镇化率因“大跃进”而迅起迅落,之后直到年一直在30%左右徘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企业招收职工对象开放、知青返城,城镇化率逐年稳增;近年来,昆明市制定“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城镇化率稳步提高。(见图3)

人民生活水平从贫穷到小康

(一)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年昆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元,是年的98.63倍,年均增长12.8%,翻了6.62番,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为年的14.74倍;年昆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元,是年的75.57倍,年均增长12.1%,翻了6.24番,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为年的11.29倍。

昆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在年、年和年破千、破五千和破万,分别在年、年和年破两万、三万和四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在年、年和年破千、破五千和破万。(见图4)

(二)从基本温饱到迈入小康,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发展,计划经济时代极具特色的吃、穿、用各类消费品“票证”消失,物质供应从短缺走向充足,消费品种类极大丰富,人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

年昆明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5元,是年的.35倍,年均增长9.31%;年昆明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4元,是年的84.64倍,年均增长11.43%。(见图5)

(三)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居住条件极大改善

(1)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跟着转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用于食品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人们从温饱阶段逐步走向更富裕的生活。

年,昆明市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62.25%和58.26%,年下降到26.35%和26.87%,城镇和农村年均分别降低0.94和0.83个百分点。(见图6)

(2)耐用消费品逐渐普及,品质不断提升

“三大件”从20世纪50年代的“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到70年代的“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到80年代的“冰箱、彩电、录像机”,到90年代的“手机、空调、音响”,再到新世纪的“楼房、电脑、私家车”的变化,体现出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日用家电全面普及。年,昆明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7.58台,彩电.64台,洗衣机99.39台;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84.27台,彩电.54台,洗衣机93.47台。而昆明市城镇在年、农村在年每百户分别仅拥有1台洗衣机;城镇在年、农村在年每百户分别仅拥有1台和2台彩色电视机。

交通通讯今非昔比。年,昆明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62.41辆,移动电话.96部(其中联网.72部),计算机78.81台(其中联网66.95台);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55.21辆,移动电话.19部(其中联网.46部),计算机17.08台(其中联网14.20台)。

(3)居住面积极大增加

年的一次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昆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95平方米。年,昆明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仅为5.13和10.87平方米,年分别为43.58和46.89平方米,达到年的8.50和4.31倍。(见图7)

(四)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一个不落地实现全面小康。新中国成立以来,昆明市不断帮扶困难县区、困难家庭提高生产能力和就业技能,建立造血机制,根据致贫原因和当地条件,有针对性的实施科技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举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年,全市贫困人口数从的35.02万人减少到0.56万人,共减少了34.46万人。东川、禄劝、寻甸三个贫困县贫困人口分别减少到0.2万人、0.22万人和0.13万人,较年分别减少11.79万人、4.64万人和13.41万人。

年,全市贫困发生率从年的11.2%降到0.26%,比全国贫困发生率(3.1%)低2.84个百分点。东川、禄劝、寻甸三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09%、0.54%和0.27%,较年分别降低了48.8、10.46和26.83个百分点。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坚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公共医疗卫生发展,持续改善人民医疗条件,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共建共享,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事业日益繁荣,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5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1所,普通中学所,普通小学所,幼儿园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专任教师10.53万人,是年的39.67倍;在校学生.18万人,是年的23.41倍。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79%,比年提高了8.68个百分点;普通初中毛入学率.53%,比年提高了2.01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83%,比年提高了0.03个百分点;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7.86%,残疾儿童入学率98.31%。

(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年昆明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项,受理专利申请件,获专利授权件,登记技术合同项,技术合同成交额74.07亿元。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项,其中基础理论类15项,应用技术类项,软科学类13项。

(三)文化事业不断繁荣

年全市注册博物馆36个,公共图书馆16个,文化馆16个,文化站个。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2个,登记在册的业余文化艺术表演团体个,年末全市有线电视实际用户.39万户,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9.89%,广播综合覆盖率99.94%;年昆明运动员在国家级比赛中获金牌23枚,银牌22枚,铜牌24枚。

(四)医疗卫生健全完善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个,是年的78.90倍,医院个,乡镇卫生院9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个,村卫生室个;卫生技术人员7.92万人,是年的.16倍,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86万人,注册护士3.73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病床6.36万张,是年的79.2倍。

(五)社会保障成效显著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75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14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25万人,农村五保供养人;资助城乡困难群众32.7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

年末全市拥有农村养老院33个,床位7张。公办城市养老机构5所,床位张;社会办老年养老机构73个,床位1.56万张;居家养老床位0.54万张。

新中国成立70年,昆明市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站在新的起点,全市人民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把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作者:梅袁编辑:刘迪)

1.砥砺奋进70年云南民生谱新篇

2.奋勇开拓砥砺前行铸就辉煌乐章

了解更多民生成就,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jj/7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