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昆明昆明我的儿时回忆录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能治好 http://m.39.net/pf/a_4517273.html 最近偶然在网上发现一些昆明老照片,它让我回忆起了儿时的快乐时光和那古老美丽的城市,十分喜爱。立即将其整理并补充了部分内容,现上传给大家欣赏。经查找原图大部分出处为云南美术出版社《昆明老城》,谢谢作者! 睡美人 昆明城西10余公里,有山突起滇池之上,北起碧鸡关,中经华亭、太华、罗汉诸峰,直达南面的观音山,磅礴蜿蜓数十里。唐代称为碧鸡山;元明以来,称太华山;因其在城西,群众习惯称它为西山。西山又有“睡美人”之称。从昆明眺望,西山如一位美女屈腿坦卧在蓝天之下,她的脸、胸、腹、腿,以至下垂入水的头发,都历历在目,轮廓分明。尤其是在昆明至呈贡的公路上,隔水相望,更显得丰姿绰约,格外妩媚。“西山睡美人”,早已名扬天下。 盘龙江畔的昆明老城 具有多年建城史的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的滇池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古时称“灵龟”之城,海拨米,年平均气温14.8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昆明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座春天永驻的城市,在世界上享有“春城”、“花都”的美誉。四季如春的气候,秀丽迷人的风光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使昆明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 昆明老城—近日公园 近日公园是昆明老城区的最中心地带,图片中心的四层楼建筑是老昆明最大的百货商店—昆明百货大楼。 古老的金马、碧鸡坊 位于昆明金碧路中段,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高12米,宽18米,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壁鸡山而名为碧鸡坊。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阳将落未落,金色的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此图只拍摄了金马坊。 昆明老民居 昆明老民居具有地方特色,分布最广的是三间四耳或三间六耳三间厅土木或砖木结构的“一颗印”式建筑。僻街小巷多为寓所,大街闹市又为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家。年滇越铁路通车后,受西方文华的影响,昆明出现了欧式建筑,如巡津街的法式住宅楼房,云南大学的会泽院,正义路马市口的万来祥西药房,医院等等,同时出现了广州骑楼式店铺和新式临街店铺,如同合仁街、金碧路、三市街等。 塘子巷交叉路口 位于北京路和拓东路交叉口,原址街道狭窄,交通阻塞,于年拆除周围旧房,扩宽路面。年在交叉路口新建中心花园,内有多平方米的圆形喷水池一座,池中仿造石林山峰,高达10米,周围鲜花四季常开。巷西外侧原为滇越铁路终端云南府车站,是昆明通向越南的铁路运输线,建国后国内段称昆河铁路,今天车站移至北京路北端。 大观街 东起东风西路,西接环城西路,全长米。明清时期,是出入府城的重要通道之一,街南的仓出里原为西城埂的运粮河码头,俗称老篆塘。清咸丰、同治年间(-年)取名永丰街。年前后以大观楼命名为大观街,年延伸至大观楼,并改街为路。年后,环城西路以东复称大观街,以西称大观路。两廊多为中式土木结构建筑。年建成综合小商品市场,机动车不再通行。 南屏街 年以前是南城墙外的护城河。年拆城墙填护城河,修筑成道路。抗战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等金融机构迁驻昆明,在此建盖西式高楼大厦,开设公私银行,形成以南屏街为中心,包括护国路、金碧路在内的多达48家金融机构的街区,有昆明“华尔街”之称。中段还有美国新闻处办公大楼,西餐馆和演出京剧的昆明大戏院等。年曾改名为东风路,年复名。成为市中心区东西走向的大通道。 金碧路 自古是商业繁华的城区,元代是“押赤城”谷物、盐、铁制农具的交易市场。明代属新成铺市场,以粮食、家具、布疋、菸茶等交易为主,有著名的云津夜市。清末,滇越铁路通车后,不少广东、福建、浙江商人来滇经商,多聚居于此经营广洋百货、五金、染料、药材,故称广聚街。中华民国时有哥卢士、诺利玛、玛地亚多等8家洋行。年,以金马碧鸡坊而命名,金碧路两侧多为西式砖石结构的建筑,与拓东路同为市区东西主干道之一。 北京路 南起昆明站,北至米轨火车北站,全长4.5公里。因年贵昆铁路建成通车。沟通了昆明与北京的铁路交通,故名北京路。 明末清初,北京路一带除北段与穿金路交汇处有一座穿心鼓楼的路中,其余皆为农田荒地、水塘,年逐渐形成街道。从拓东路至长春路一段,因地处旧城东门“咸和门”外,故名“太和街”。由长春路至穿心鼓楼一段称“福德街”。年称环城东路。 年12月,修建塘子巷至昆明站的道路时,与北段相接成为贯穿市区南北的主干道。 武成路 东起华山西路,西至东风西路,全长米,东高西低。明清时东段有土主庙(今五华二中址),称土主庙街。年统称武成路,为市区传统商业街,著名中医馆“姚福元堂”配制的小儿乌梅丸、资生丸、达生丸等中成药颇负盛名。还有基督教的“三一圣堂”。临街建筑多为中式土木结构的店铺。 长春路 明代已形成街道,明清时分五段:由正义路至象眼街称长春坊,因“长春观”得名;由象眼街至兴华街口,元代称树皮坡,因名贵杉木被大量砍伐,坡上堆满了树皮而名,清代这里集中了手工制皮作坊,又称熟皮坡;兴华街口至小花园处因有旧城大东门,俗称大东门,年统称绥靖路,有平定安抚之意…….年因长春观、长春坊、“殷春楼(东门城楼)”改名为长春路,取锦绣长春之意。 宝善街 东起盘龙江宝尚桥,西至三市街,全长米。清代因街中(今同仁街口)有一座石桥,桥上为珠宝玉器的交易市场,而称珠市桥;亦称珠市街。东段是南教场。年后街道向东拓展,沿街建盖商铺房屋,年又延至盘龙江。街市店铺多川货土杂、客栈、食馆、丝线等。中段于新祥云街口,抗战时期曾是美国志愿航空队(后改为第14航空队)的办公驻地。 祟善街 南起后新街,北至金碧路,全长.5米,宽3米,沥青路面。中华民国十一年(年)成街。年,因祟善寺而得名祟善街。两侧多为土木结构的房屋,有饮食、土杂、蔬菜商店和侨光小学。 威远街 东起护国路,西至正义路,长米,两侧多为旧式土木结构的店铺和民居。清道光初年,街内建有藩台衙门,故称藩台街。东段因在河上建有白鹤桥,因桥得名白鹤桥街。年改称威远街,从清代到现代一直是十分热闹的大菜市。抗战时期,云南富滇银行和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公馆都建于此。 祥云街 南起金碧路,北至南屏街,中跨宝善街,全长米,宽13米,车行道宽7米,沥青路面。南段于年形成,名祥云街;北段形成于年前后,称新祥云街;年南北合称祥云街。新昆明、红旗、祥云等影剧院和北京饭店、川味食堂、金碧酒店、东来顺饭店、狗肉店、祥云旅社、省百货公司等单位均座落于此。 拓东路 东起东站,西至得胜桥,全长1.93公里。元、明、清时为官、商出入昆明的必经通京大道,清代因盐商集聚于此,称盐行街。中段有“三元宫”,又称“三元街”,东段有“聚奎楼”(状元楼)称“县城铺”。金汁河至岔街因寺得名,称地藏寺街。这里是昆明清代的驿站,年为滇黔公路起点。年统称拓东路。 文庙直街 南起光化街,北接文庙横街,全长米。元至元十五年(公元年),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期间,建文庙于街北而得名。清末至建国初期,有名的雕刻手工艺和制帽作坊多集中于此,清代街南口立有“南国文明”坊。 光华街 东起正义路,西至五一路,全长米。中段位于云贵总督署东面(今胜利堂址),故名东院街;西面名为辕门口。年辛亥革命胜利,云南光复,故取“光复中华”之意而名,是市区内古老街道之一,两侧多为土木结构建筑。从清代起这里就很繁华,由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文具店、中医药店、京剧茶室(名演员刘奎官等多在此献艺)、灯具和皮革制品等构成文化浓郁的一条街。其中福林堂配制的再造丸、烧腰散、糊药、百仙丹等84种名药及王运通的拨毒膏、跌打膏、和王子荣的中成药都深受民众青睐,享誉海内外。 顺成街 顺成街是大南门城墙外的一条古街,毗邻城里最热闹的商业区三市街,所以一直比较繁华,甚至连英国旗昌洋行这样的外国商号,都在顺成街附近落户。与顺成街垂直的沿河路原来是一条河,奔波于茶马古道上的商旅,有时会顺河而下,到达昆明城外,如果天色已晚,他们就不再进城,而是在顺成街寻找一家客栈住下,沽酒吃肉,准备在第二天天亮时进城。 北门街 南起圆通街,北至环城北路,长米。西侧多陡坡,为市区较古老的街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公元年),筑云南府砖城,其北城门在街之北面(今30中大门北),故名北门街。这里有明代刑部尚书严清的故居、和达官贵人们建的“螺翠山庄”。原街南口立有褒扬严家世代功勋的“世恩坊”(已毁)。现尚存民国初年云南督军、省长唐继尧的故居大门和李公朴先生创办的“北门书屋”(68-70号)和“北门出版社”(10-11号)的旧址。 如安街 东起五一路,西至东风西路。形成于清初,以佳言兆吉之意分段为如意街、平安街。年统称如安街。历史上建有巡抚署,年改扩建为昆八中,东端为如安街菜市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两侧多为中式土木结构的民居宅院,滇式糕点名店“合香楼”在此开店经营。 五一路 从武成路通往翠湖的一条小街,街上的五一电影院是昆明最老的电影院之一。 得胜桥 建于元大德元年(公元年),因年号而名大德桥,为石砌三孔桥。桥址位于元中庆城即南诏拓东鄯阐城东门外约百步处,横跨盘龙江,元末被火烧毁,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年)重修。因地处要冲,夜晚盛市,形成云津夜市美景,又名云津桥。清初康熙平定吴三桂叛乱时,据说是赵得胜率部首先攻占云津桥入城,故后改称得胜桥。 民权街 南起民生街,北至武成路,全长米。清代云贵总督署在此挂纛旗,故称三纛巷。清代街西有一家制药作坊,配制的“小黑药”、“小红药”是治小儿发热惊风的良药,曾闻名全省。年扩街,以孙中山先生提倡的民权主义命名为民权街。 民生街 明代,云贵总督在此建盖衙门祭旗的纛旗庙,庙同竖两面纛旗。清代称二纛旗街或二纛街。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年改为民生街,意为拥护孙中山先生的新民生主义。这里历史上以制铜手工艺闻名,各类铜制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打击乐器等走俏商埠。“乌铜走银”的工艺品曾是进贡朝庭的贡品。郑氏体德堂制作的“女金丹”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维新街 南起金碧路,北至南太桥,长米,宽4.2米,清初形成街道。因街道内居民多以翠花(翠花是用铜片、珐琅和锡片等制成的大小花朵,主要用于妇女头饰和其它装饰)生产为业,故名翠花街。年后改为维新街,意为“废除旧制,提倡新制”(亦说以清末的变法维新得名)。 同仁街 同仁街地处昆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这条街的建筑风格很浪漫,据说此处是解放前的法国驻昆明的领事馆。 正义路 正义路原叫南正街,年中国国内的护国起义胜利后改为正义路。这条路北端是马市口、中段为丽正门,南端是三市街。元、明、清三朝,云南的衙门大多设在正义路。这条街牌坊林立,商业发达,是清代昆明的南城要道。在清朝道光年代以前,正义路的商业还不繁盛,经过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战乱后,昆明古城的商业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到光绪中期以后,正义路两廊的铺面已经是鳞次栉比,排列整齐,市井繁荣,成为昆明城内最重要也是最繁华的一条街道。 圆通街 圆通街位于昆明市区内的,街上有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圆通寺,圆通寺已有多年的建寺历史,它也是现在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圆通寺内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交相辉映,景色如画。寺宇坐北朝南,富丽堂皇,整个寺院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前有一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 东寺街 位于市中心地段,它是一条传统的商业街。昆明城原有“三坊二十四铺”,就是以东寺街为代表的昆明老商品街。 大观街 东起东风西路,西接环城西路,全长米。明清时期,是出入府城的重要通道之一,街南的仓出里原为西城埂的运粮河码头,俗称老篆塘。清咸丰、同治年间(-年)取名永丰街。年前后以大观楼命名为大观街,年延伸至大观楼,并改街为路。年后,环城西路以东复称大观街,以西称大观路。两廊多为中式土木结构建筑。年建成综合小商品市场,机动车不再通行。 龙翔街 东起文林街与建设路口,西至西站立交桥,长米。形成于明初筑造云南府砖城后,因街西口正对三岔路口的关帝庙(俗称三分寺),故名三分寺街。民国年间,当地绅士求其与“凤翥”对仗而更名“龙翔”街,两侧多为中式土木结构建筑。街北廊抗战期间为省立昆华高级工业学校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门口是“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中潘琰、李鲁连、张华昌三烈士牺牲的地方,并立有“三烈士殉难处”碑一方。昔日街上茶铺甚多,是师生交谈和学生复习功课的场所。 凤翥街 位于市区西北部,南起昆师路,北至环城北路,中与龙翔街相交,长米,宽4-6米。清初是大西门(宝成门)外沿城墙的一条小道,称关厢,后以明代建筑文昌宫内的凤翥楼而名,雅称凤翥街。 珠玑街 南起长春路(东大门),北至敷润桥(小东门),长1公里。据石碑记载,明清时期称“敷泽铺”,曾为猪羊等家畜的交易集市。清咸丰七年(公元年),清政府改名为“猪集棚子”继而改为“猪集街”,激起了回族民众的极大反对。年改为珠玑街沿用至今,珠玑有珠光宝气、灿烂华美之意。 桃园街 南起长春路,北接灵光街,长米。清代南段是米市场,称卖米巷,中段有道教庙宇“青帝宫”,旁有卖香灯油的小铺,故称香灯房,北段有一片桃树林,名桃园口。清光绪年间,县令谢幼候在此建宅,名“潜圃”,大门刻有对联:“曾经沧海难为水,寻得桃源好避秦”。中化民国年间改名为桃源,年后统称桃园街。 登华街 位于五华山西侧,东起华山西路,西至黄公东街北口,全长米。条石路面形成于清代,今尚存,街名寓意沿此路可登五华山。两侧多为中式土木结构的院落建筑。 木行街 这是一条以行业命名的街道。 薛家巷 东起北京路,西至灵光街,长米,宽3米。巷内多为民居住宅,清初形成巷道。因明代名士薛尔望先生在此寓居,故名薛家巷。清末建有“三纲祠”于巷中。此巷是穿心古楼进入小东门农贸市场的主要通道。 福林堂老药店 福林堂老店座落于昆明市中心文庙直街和光华街交叉处,始创于年,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福林堂老店座落在昆明市中心文庙直街和光华街交叉处,已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了“中华老字号”的金匾,同时被消费者评为“我心目中的名牌”。 大古楼 大古楼在今昆明火车北站附近。旧时的大古楼下替人算命看相的人特别多。俗话说:“穷算命,富烧香。”旧社会穷人多,由于找不到致富的门路,所以请算命先生算命指点迷津的人自然就多。 东岳庙万寿宫 今连云巷宾馆处。由远处墙壁上可见的“祝圣寿”三字,可断定这是为庆祝慈禧生日举办的盛大庙会。当时昆明人极敬神佛,常常进香求佛,而各寺庙亦不失时机建立道场会场,大办庙会,如正月初九金殿有会,三月十五铁峰庵有会,七月十五各寺庙做盂兰会,七月二十七则是东岳庙开办大会。据罗养儒回忆,届时“一切摊子由万寿宫前摆起,不断的在街之两旁直摆至三元宫前,其数字在五、六百……一连开办三日,而此三日内,城里的人或有一半到此而逛也。”描述的大概就是图中的情景了。 盘龙江 又名滇池河,全长约公里。发源于嵩明县西北部梁王山西麓的白沙坡,由北向南流经昆明市区注入滇池,因河道蜿蜒于老城北、东、南三面而入滇池,因形似盘龙而得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jj/83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解锁昆明周边游新玩法,3条旅游直通车线路
- 下一篇文章: 苗家村寨ldquo变形记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