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呈贡区政府联合发布《昆明市呈贡区乌龙村申报昆明市级历史村镇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这个滇池畔的渔村,有望成为昆明市级历史文化名村。

呈贡乌龙村位于呈贡区西南部,地处滇池东岸,环湖东路以西,东邻雨花街道,南与大渔乡接壤,北接斗南街道,形成于元代,明代初期为军屯和移民屯田,并有滨水码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因为处于滇池岸边一个凹进去的海湾边上,过去停靠在港口的船只很多,晚上“渔浦星灯”的盛景成为了有名的老呈贡八景之一。村内保存有大批有着较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民居、寺庙、宗祠、碑刻等,具有滨水码头聚落、田坝聚落和山地聚落的多样性,历史悠久、历史遗存众多,是滇池滨湖区域价值特色鲜明的村落之一。

按照《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该村规划为环滇池地区特色村镇体系中山水环境特色突出的历史村镇。年9月20日,《昆明乌龙村市级历史文化名村申报项目》经专家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村符合申报历史村镇相关条件,同意该村申报为市级历史村镇,并建议尽快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据报道,呈贡乌龙村,距离昆明主城区不到30公里的,古称“乌龙浦”。乌龙处于滇池岸边一个凹进去的海湾边上,卧龙山为村子挡住了滇池水面吹来的风。清代和民国时期,白天乘船而来的商贩就在这里上岸,晚上,停靠在港口的船只开始生火做饭,点亮船头的马灯。入夜,渔船灯火与天空星月交相辉映,是为“渔浦星灯”,是老呈贡的八景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呈贡聚集了一批国内一流的科研单位和人才,也聚集着众多文化名人,成为战时昆明地区的三个文化中心之一。在此期间,中法合办的友仁难童学校于至年设在乌龙浦垂恩寺、净乐庵,昆华女中、昆华工校也曾借助于新寺等寺庙重新办学,由此,乌龙浦成为抗战时期的呈贡文化中心组成部分。

这个村落还是昆明的一个民居博物馆。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村内双面坡土木、砖木结构的传统式样建筑共计幢,占去了村内建筑总数的45%,占总占地面积的55%。这里大量昆明传统的“一颗印”建筑中,有的以联排、串联的形式出现,并有半颗印建筑。除了一颗印外,乌龙浦的民居还有“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四马推车”“三合院”“卷山草顶房”等民居结构。生活在滇池边的乌龙人,为了加大防御风雨的力度,屋顶基本采用“硬山顶”,乌龙人也有很好的审美眼光,许多随墙的屋宇式大门都设有雕砖门楣和木雕门罩,精雕细刻的“双凤朝阳”“鹿望金钟”“麒麟献瑞”“犀牛望月”等题刻,表达着乌龙浦人朴实的愿景。而在一户民居的门楣雕砖中,甚至还出现了“金马”“碧鸡”的图案。

来源: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昆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ly/7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