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摊昆明美食界的半壁江山
哈喽,大家好鸭 我是你们爱吃又爱玩的游叔 说起来,要不是前两天去了趟篆新 游叔已经很久没有去外面吃过好吃的了 翻了翻相册,游叔只想说:“我真的太想念路边摊了!”相信每一位爱吃、懂吃的小伙伴 都会赞同游叔的这句话 毕竟,路边摊的美味真的占据了 昆明美食界的半壁江山 那些饥肠辘辘时被路边摊勾住魂的日子 你想念了吗?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美味,其中,最让人记得的味道,一半在老字号里,一半是在路边摊上。 在昆明便是如此。对于吃货们来说,比起发现一家环境精致、食物高档的餐厅,能够遇到一家美味、平价的路边摊,其中的快乐才是倍的。 没有铺面,没有菜单,更多的是一辆小三轮、小推车,或是一个简易的小棚子,配上几把凳子和一两张桌子,就搭起了一个美食天堂。 它们不高级,甚至可以说很简陋,但却能让人品味到舒坦至极的俗世味道,也能让人在唇齿碰撞间,找到疲惫心灵的休憩之所。 在路边摊前,不管是谁都会回归到最本真的样子。西装革履的白领也好,甩着膀子的大爹也罢,一旦来到路边摊,就都成了平凡美味的“俘虏”。 几瓶啤酒和一桌烧豆腐,就能换得“从天南聊到地北,吹着晚风,打一个响亮的嗝,再摇摇晃晃踏上回家路”的相同体验。 这体验,有着浓郁的江湖气息,往往更让人迷恋。 某种意义上说,路边摊就像是一座城市里的游牧民族,他们漂泊于城市各种,有时停留得久,有时匆匆而过。 于是,在他们流转的脚步里,串连起了一块独属于昆明的市井美食地图,涵盖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在任何不起眼的街道,都能掀起食客追逐美味的浪潮。 路边摊,很多时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市井遗珠,往往吃一次难有第二次,也正因这样,偶遇的味道便记得越久。 曾经的“黄金城中村”金刀营里,有一个卖铁板烧豆腐的摊位,他家的豆腐从来都是顾客现来现做,拿到手里的豆腐热气腾腾,吃起来细腻嫩滑。 热情的成都老板在昆明卖了七八年豆腐,从双桥辗转到金刀营,安定了没多久,就遇上了金刀营拆迁。于是他手里的这份美味便又随着他开启了迁徙之旅。 “有缘再见。”是他和游叔第一次见面时说下的话。 “一面之缘”,是我们与路边摊最常见的故事。尤其是水果摊,贩卖的那一口香甜,也许只尝得到一次。 还有移动的“粥店”、“豆腐店”,随喊随停式的交易方式,深刻诠释了什么叫“相遇即是缘”。 还有一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路边摊——路边摊2.0版本。虽然在店里,但因店面简陋且就在路边,也成了路边摊的一种代表。 路边摊2.0往往修行多年,口碑不在话下,难得的是味道与价格始终如一。 开店二十多年的盘小炸洋芋,是多少昆明人记忆中的“小时候的炸洋芋”。 分为干、湿两种口味。干的是直接用辣椒面加蒜水最后抓上一把新鲜芹菜拌匀;湿的是用特调的乳腐酱汁拌的。都各有滋味。 还有很多昆明人从小吃到大的“东华粉条”,3元一碗的价格,说起来都还是让人感动得想哭。 粉条不粘不硬,非常地顺滑,口感鲜辣回甘。小时候一边吸鼻涕一边吃,长大了便是一口气要吃三碗才罢休。 路边摊凑在一起,便汇聚成了“夜市”。占据一整条街道,各个流派的小吃美食百花齐放,用香味拴住了垂涎欲滴的寻味人。 商院路的小吃街最具代表。夜色未深,各路小吃美食便开始较劲争锋。 沿街一路的小摊整齐地排着,它们没有亮眼的招牌,也没有精装的门面,全凭熟悉的人惦着它的味道而去。 大约米的街道,小吃与零嘴齐飞,烧烤和啤酒并存。罐罐米线、炸洋芋、烤鸡腿、煎饼果子、傣味......你能想到的小吃,这里全都有! 要说昆明哪里的烟火气最浓?一是菜市场,二是路边摊。 游叔记得一位朋友说过:“路边摊,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语中的。正是因为有了路边摊,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才更加鲜活。 在这个不受拘束的洒脱江湖上,人们谈笑风生,无数的故事被路边摊记录。 人们说着天南地北的方言,交换着八卦,吐槽着工作,也有讨论国家大事,闲扯家长里短的,你一言我一语,就着一口酒大声地相互诉说。 似乎只有在这里,才能把所有深刻的、难捱的、挣扎的话,用简单的、浅显的、轻松的语句表达出来。 也许这就是路边摊的魅力吧——用简陋的小摊,给无处寄托的人一个归属;用一口粗粝却不失美味的食物,安慰城市里那些无可归依的灵魂。 ?? “没吃过路边摊,谈什么年轻和人生!” 放下端着的架子 穿着拖鞋去路边摊吧 让昆明的路边摊 给你的灵魂浇上一勺辣油 #今日话题# 你最爱的路边摊是什么? 留言区里跟游叔分享分享呗~ ▌文案:小芒果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昆明吃货团 ▌文章声明:昆明全接触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商务合作:周坤(电话/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nmingzx.com/kmyw/79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昆明至云南各县市的公里数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